國民黨立委李德維默示,外公外婆或是外祖怙恃被稱為性別歧視有點過度了,其實所謂的外公外婆重點不在於「外」這個字,重點在於分歧的姓氏,台灣今朝大多是跟父姓,跟爸爸、爺爺等溝通姓氏,因此做所謂的區分在於「姓氏」而非「性別」,莫非目下當今連跟父姓也要一起點竄嗎?
教育部線上國語辭典將外祖父、外祖母、外公、外婆,加註了「今亦稱祖父、祖母、阿公、阿嬤」,激發外界討論。教育部長潘文忠昨默示,除外公、外婆的稱謂有加註,外孫及外孫女也會加註為「今亦稱為孫子、孫女」。
全國家長會長同盟監事王瀚陽說,他不感覺稱呼外公、外婆是一種輕視,而就他所見,也沒有因為被叫外公、外婆就感覺受害的人。他感覺國語辭典這次的調劑,很瞎、也沒需要。
相關新聞影音
潘文忠說,辭典上原本對「外孫」、「外孫女」的註釋是「對女兒的後代的稱謂」、「對女兒的女兒的稱呼」,此刻也加註「亦稱孫子」、「亦稱孫女」。
更多相幹新聞
王婉諭推外公外婆正名 蔡正元:全球最可笑的事莫過於此
網友投票:93.5%不認同外公外婆改祖父祖母
親屬關係定位明白 正名弄巧成拙
不再強調內外 教長:國語辭典加註現今用語
宅神酸小燈膽媽:外婆的澎湖灣該更名了
威博最推薦娛樂城 教長稱 專家充分計議
教團批 很瞎也沒必要
本來對於外祖父、外祖母、外公、外婆,除了原解釋「對媽媽的父母親的稱號」,又加註了「今亦稱祖父、祖母、阿公、阿嬤」。潘文忠說,這是顛末專家充裕討論所做出的調劑。
藍委酸 連父姓一路改
教育部線上國語辭典中,本來對於外祖父、外祖母、外公、外婆,都解釋為「對媽媽的怙恃親的稱號」,但在立委王婉諭反應「不論是爸爸的爸媽,或是媽媽的爸媽,祖父祖母對於孫子的疼愛必然都是滿滿的、不該有表裏之分」。教育部採取建議,在國語辭典中,加註了「今亦稱祖父、祖母、阿公、阿嬤」。
他暗示,今朝社會上對於外祖父、外祖母、外公、外婆的稱呼,並沒有跟祖父、祖母、阿公及阿嬤有明白辨別,而在功令上,對於祖父母也沒有表裏之分,是以,教育部將原本诠釋保存,別的以加註的方式說明外祖父、外祖母、外公、外婆在而今也稱為祖父、祖母、阿公、阿嬤。
潘文忠昨註釋,教育部國語辭典存在已有相當長一段時候,部分詞、義被品評為觸及歧視或違反性別同等,有需要進行調整。國家教育研究院組成一個審議小組,會蒐集外界的反映,每隔3個月檢視一次國語辭典的詞、義是不是有需要調劑。
文章出自: 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%E7%A5%96%E7%88%B6%E6%AF%8D%E4%B8%8D%E5%88%86%E5%85%A7%E5%A4%96-%E5%AD%AB%娛樂城